公开课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,关注公开课, 共同分享有建设性价值的商业思索、见闻和感悟

慧润动态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慧润动态 > 慧润观点

对标日本企业,我们差距在哪里?

2018-07-03 10:32:01作者:admin    来源:    点击: 1641次
【本文导读】这几年因为与日本之间的政治罅隙,让我们都把企业管理的对标都放在了德国企业方面,当我们在如火如荼的学着工业4.0的时候,我们的对手,日本企业并没有闲着,我们同日本一衣带水,同样也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,不仅仅是地域和民族特征,更多的是中日两个人民的文化特征:日本人做事精细,中国人做事粗放。下面我们来看看中日之间企业都再存什么差距? 一.基业长青 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,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.5年,中国集团企业平均寿
  这几年因为与日本之间的政治罅隙,让我们都把企业管理的对标都放在了德国企业方面,当我们在如火如荼的学着“工业4.0”的时候,我们的对手,日本企业并没有闲着,我们同日本一衣带水,同样也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,不仅仅是地域和民族特征,更多的是中日两个人民的文化特征:“日本人做事精细,中国人做事粗放。”下面我们来看看中日之间企业都再存什么差距?
一.基业长青
  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,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.5年,中国集团企业平均寿命38年,据日本东京商工研究机构数据显示,日本超过150年的企业竟达21666家,超过140年的有35000多家。
  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,还有成立于1580年的老字号张小泉,成立于1600年的陈李济,成立于1669的同仁堂 成立于1828年的王老吉,中国现存超过150年的企业仅此五家,经过计划经济时期的变异,其字号的传承性已大打折扣。
二.工匠精神
  日本被誉为“工匠之国”,日本做事天生追求完美,做事严谨、务实、执着,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可以来形容每一个日本人。他们做事有一股子做事永争第一的精神。日本匠人一生只做一件事,把它做成奇迹。尊重工匠精神是日本强盛的原因之一!
  日本人口头经常挂一个词“一所懸命(いっしょうけんめい)”,翻译成汉语就是“拼命工作”,而一所懸命是日本人的一种工作常态。正是在这种超出常人的努力工作环境下,诞生了越来越多的日本工匠
  日本中小企业群体的技术结构犹如“金字塔”,底层是一大批有能工巧匠组成的各有特长的技术群体,企业也许几十人,几百人,但在某一个领域的技术和工艺确实世界第一,他们有世界最好的工艺最好的SOP,长期为大企业提供高技术、高品质的零部件、原材料。很多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掌握着某种中间产品、中间技术的绝对份额,甚至独树一帜。很多日本的中小企业都是行业的“隐形冠军”。象寿司之神、武田金型制作所、豆腐师傅、三味线师傅、玩具店师傅、蓝染师傅……
  武田金型制作所:天衣无缝的金属模块,加工公差精确到0.003毫米,而这家公司只有18名员工的小作坊
  还有制造出“永不松动螺母”的日本公司——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,经历20年的研发和改进,通过螺母中增加榫头的办法制作出真正意义上的“永不松动螺母”。别的公司即便拿到技术图纸也生产不出来。
  日本匠人在工艺技术上做到极致,日本企业在研发创新上也首屈一指。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居世界第一:一是企业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世界第一;二是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;三是日本企业的核心科技占世界第一(80%以上)。
  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公布统计数据,2016年全球创新百强企业中国0个企业上榜,日本企业占据近半壁江山,2017年全球创新百强企业华为勉强上榜,美日遥遥领先,日本企业占40%。
三.企业文化
  日本企业投资追求的长远利益,注重的是产品的服务和附加价值,很多企业都考虑几十年以后的市场定位和需求。
  日本企业注重的员工利益,日本企业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。“尊重员工、给员工授权”作为激发员工“活性”的根本。
  企业主的追求不同,日本企业家对产品更感兴趣,把产品的使用价值和服务价值放在第一位,中国企业把赚钱放在第一位,一旦小有成就后就很快多元化发展,投资房地产、投资股票证券。好大喜功,急功近利十大部门中国企业主的习惯,大部分中国企业不懂的专注和创新,只会“山寨”和抄袭。一旦掌握技术,会有很多企业会蜂拥而上,这个行业很快会被淹没,大部分中国老板都这样,这是一种中国文化,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的百年企业几万家,中国的百年企业严格意义上来说一家没有。
  中国企业是赚钱为主,日本企业是做事为主,方向不同境界也不同。
  日本人非常守时,遵守规则,日本人的时间都是以分钟计算,中国人的时间大都以小时计算,单位不一样。日本人做事从不迟到,日本的公交车都是8:03分到站,9:17到站,中国的都是八点,十点半,几分钟对中国人来说是不算时间的,基本可以忽略。所以中国人大都冠以“大约”、“差不多”、“几乎”、“估计”……等等模棱两可的词汇。中国的“差不多”文化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制造业。
对效率的理解不同
  中国很多城市的马路往往是刚刚修好又挖开下煤气管道,刚刚铺好又挖开下蒸汽管道,铺好没有多久又挖开铺设自来水管道,再铺设好后又挖开下电缆……
  城市的道路往往在开开挖挖的过程中行进。哪有效率可言。总之几乎天天开膛破肚,没有统一规划、同意施工,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,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打着算盘,背后的原因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,不经常挖开相关部门怎么赚钱呀,纳税人的钱就这样被重复消耗掉的,然后政府就又通过地方税收来补救财政,企业经营举步维艰。
  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政管理,不知道什么是统一规划,统一施工。
  日本是一个极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,日本突出的问题就是人口多面积小。而且日本人口大都集中在城市。日本的市政建设规划完善,在日本几乎碰不到道路开膛破肚的现象,整个城市规划布局规范合理,虽然日本人人口密度大,钢构桥梁和建筑多,而且建筑效率极快,晚上看着在建设,第二天早晨就出来一座桥或一个建筑。关键是整体规划好。
五.追求的本质不一样
  中国的企业往往大而不实,追求多元发展,做事不专注。好像只有中国的格力在专注做一件事,后来也慢慢的变了。像海尔、联想、等很多中国企业往往专业还没有做明白,就去搞房地产,多元化经营。中国的房地产是世界第一,建造的房屋总量也是世界第一,炒房成了中国最发达也是最赚钱的经济形式,房产、IT、金融成了中国最热门、最赚钱的行业,制造业被排挤的几近崩溃。政府甚至鼓吹第三产业----服务业,中国进入了一个赚快钱、暴发户的时代,诞生了一大批的土豪,这些赚钱容易的土豪消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奢侈品。
  中国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制造业,很多被赚快钱所吸引,无心经营工厂。政府的环保政策更是让制造业雪上加霜,没人再愿意去经营制造业,这些掌握着中间技术的中小企业摇摇欲坠。一大批的中小制造业倒闭。
  中国人因为不能专注的做一件事,所以在一个领域往往很难做到极致,因为不专注,所以难第一。这就是中国企业运营的特点。
赚钱是中国企业的第一目标,也是中国企业不能基业长青的秘密。
六.对规则的理解
  日本企业全部采取精益生产管理,他们注重管理标准的制定和管理标准的优化,注重管理的创新和改善。日本能率协会,日本TPM协会,等非学术协会在日本的企业管理中起着引导的作用。中国咨询业举步维艰,中国私营主更多的注重是培训的趣味性和娱乐性,不注重咨询的时效性和成效性。很多企业宁愿上几百万、几千万、几亿的设备,因为管理不善每年会浪费几百万、几千万,也不愿意花几十万来学习一下设备如何管理。
  一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与人们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有着直接的关系。规则越多的社会秩序越好,德国人和日本都是对规则遵守出了名的名族,德国人见面打招呼就是“秩序好吗?”,日本人也是对规则有着莫名的敬畏之心。可见这些发达的国家都是崇尚和遵守规则和秩序的名族。中国有句古话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”,其实中国人人都知道规则,但就是人人不遵守;耍小聪明,占小便宜,言而不信,弄虚作假,从政府到地方,从大商场到市井均有这种现象的出现。在日本排队等车、等红绿灯是一种常态,他们有条不紊,鱼贯而入,这样不仅效率高,而且大大节省了彼此的时间。在中国等公交车一般是这样一副场景:公交车一到站,大伙都呼啦一下围到车门口,一大群人蜂拥而至,半天都上不去,即便是人不多也会争先恐后,这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。这样不仅不能提高效率,反而更耽误彼此的时间,而且还制造了很多和谐的因素。“插队”这种让人深恶痛绝的现象从“人”插队到“车”插队成为中国一道“亮丽的风景”。
  日本企业在作业现场都有“标准作业指导书”,也就是我们说的SOP,日本的作业指导书都是悬挂在操作者的面前,即便是你很熟悉作业内容,也要悬挂在工序前面,让操作者一眼就能看到,时刻警示自己要按照“标准”作业,所以日本企业产品的质量大都是非常好的;中国企业你在现场几乎看不到什么“标准”,即便是有,也是聋子的耳朵做个摆设,或者标准时三年前的。没有标准就没有改善,所以日本的企业改善是一种常态,中国的企业技改往往凤毛麟角。
  日本人表面看起来是比较程序化甚至呆板,背后却是严谨、精细和执着,专注和认真是日本人的天性,而中国人大都比较灵活,很多背后是小聪明、通工减料、以次充好、自以为是、粗制滥造。
  日本经济发展还远远走在我们的前面,而且日本企业发展的结构和质量比我们中国的企业要好的多。日本经济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,跟中国的企业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,中国制造业的单位能耗是日本的5.4倍。虽然在一些新的领域我们可能已经追上甚至超过日本,但是在基础制造领域、高科技领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追赶!

责编: 交流邮箱:bosines@sina.com 打印全文
业务咨询热线: 0532-85998336
电子邮件: bosines@sina.com
Copyright ? 慧润 Consulting 2008,All Right Reserved.鲁ICP备05020491号